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初中物理工作室

 
 
 

日志

 
 
关于我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思考者,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论文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博客获省一等奖、主编了多本物理教辅。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新课标下有效教学的问题设计  

2012-03-01 08:30:06|  分类: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新课标下有效教学的问题设计



常思十句话让你更成熟 - 安国的博客 - 安国的博客168教学网址教师博客   高垚骏的物理空间(初中版)

             初中物理教师的博客     高垚骏的物理空间(高中版)
                  

初中物理老师教育博客与物理教学网荟萃  “国培计划(2011)”高垚骏的博客



新课标下有效教学的问题设计


  什么是有效教学?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目的的重要方法。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例如走出屋外看到天空是蓝色的,因而提出“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看到树是绿色的而提出“树为什么是绿的”,这样把看到的现象机械地添了一个问号,就作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价值的问题常常来自于问题背景中的有关质疑。以上述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为例,如果在学生中原有的认知是空气是无色的,那么应该得出天空是无色的结论,而事实是蓝色的。然后由此提出探讨议题。这样才是培养探索思维的表现,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意义。从新教材整合设计来看,在教学内容呈现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观察、读图、思考、实验、讨论、阅读、制作、探究等等。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时问题设计更要周密考虑,增加有效性。

  一、实验观察中问题的设计

  观察是科学发展的起源,实验观察是获得科学实验事实的根本方法,是学生认识反应原理及变化本质的出发点,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有效观察。很多学生动手做实验和观察实验主要是因为好奇、感兴趣,甚至是因为觉得好玩,没有对实验进行预设,对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过程不甚了解,往往抓不住实验现象的本质特征。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把实验观察内容细化成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细化了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对于掌握知识及培养观察品质和思维能力都十分有效。例如在声波的教学中,新教材在水面波的实验中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水面会出现什么现象?软木塞怎样运动?这两个问题即使学生正确回答了,其实也并不清楚这两种现象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可改而设计成下列问题:铅笔点击处的水是怎样运动的?软木塞是怎样运动的?铅笔点击处,水的运动是怎样传给软木塞的呢?让学生描述水面波的特点:铅笔点击处,水的上下振动会引起周围水的振动,向四周传播形成水面波。木塞周围水的振动会引起木塞的振动。接着演示声音传播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声源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使周围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这样就使这个水面波的实验真正为声波的教学服务,通过对问题重新设计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更加有效。

  二、实验探究中的问题设计

  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学习。他们更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可以是幼稚的,漫无目的的。他们开展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所以探究需要一个有效的问题引导。

  探究实验现象与产生实验现象的本质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探究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充分有效运用这一过程,否则会弱化实验的探索功能。比如,在探究电磁感应条件教学中,在实验基础上得出用“磁通量变化”来概括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跨越。因此在现象与结论之间要设计一个有效的问题来构建一个支架,让学生通过支架,并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来内化新知识。在这里可这样设计:

  问题1:是否线框和磁场有相对运动就有感应电流?引发学生进行讨论。

  架设支架1:教师演示让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观察现象。让学生发现相对运动不是本质,进而会结合实验比较分析得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强度B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问题2:磁感强度B不变条件下,会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架设支架2:教师演示:软线圈放入匀强磁场中,改变线圈面积S,观察现象。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是磁通量发生变化,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有效问题得到了探索性解决,由此调动了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启发了他们积极主动独立去钻研,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习题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物理习题浩如烟海,花样翻新,但其设计方法,大都采用变式,即依据提出的典型(或理想化)模型交替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设计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模型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模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教师应根据问题的基本模式,改变其“包装”,进行问题有效设计,使之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变式的练习,从各种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基本模式,可以从中体会到基本模式是如何将各种变式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加深对基本模式的理解。例如下题:基本问题如图1,小船长为L ,质量为M ,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 的人立在船头。求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时,船相对地面的位移。

  对本题,我们通过抽象,可得结论: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若系统中两个物体原先都处于静止状态,则两物体相对位移为L时,两者对地的位移分别为

  变式问题1:如图2,斜面长为l,倾角为,质量为M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的顶端沿斜面滑至底端。试求这个过程中斜面移动的距离S。

  变式问题2:如图3,小车质量为M ,用长为l的轻绳与质量为m 的小球连接,球和小车都可视为质点。开始,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将小球拉开,使绳处于水平,然后放手。当小球落至低点时,小车在水平轨道上移动的距离S多大?

  变式问题3:气球质量为M ,其下挂一条绳,一个质量为m的人抓住绳子的上端,开始,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气球初始高度为h,人和气球均可视为质点。现让人沿绳向下滑,绳子至少多长才能安全落地?

  变式问题4:如图4所示,箱子质量为M ,长为L,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箱内有一隔板将箱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左边贮有质量为m压缩空气,右边为真空。由于隔板与箱壁间不紧密,致使从某时开始气体从左边泄漏至右边。至平衡时,箱子移动的距离S多大?

  布鲁纳曾经说过:获得的知识越是抽象,抽象为一个定义,其适用面越广。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自主获得这种抽象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它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应当注意经常地对问题进行有效变式设计,将所教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以帮助学生获得有普遍意义的抽象知识。让学生在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四、教学总结中的问题设计

  用问题训练单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反馈。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也是一种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整合自己学到的东西,使之结构化。问题训练单是一种训练元认知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科学习的实际出发编制一份问题的训练单,发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时,按着问题的训练单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以达到对整个过程的自我监控。如“楞次定律”教学,教师出示如下所示的“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我对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有何感受?

  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们对照问题训练单认真地反思,教师发现学生准备差不多时,要求学生向身边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讨论相互补充促进提高。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

  新课标是对以往课标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教师不再是传统教材的“克隆者”,而应是新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实践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名师名家 · 向中小学教师推荐177位等优秀博客和网站及教育博文(三) - 陌上烟雨浓 - 陌上烟雨浓的博客


专家答老师问 - 惊鸿岂止一现 -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高垚骏的物理空间






  评论这张
 
阅读(660)| 评论(6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