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初中物理工作室

 
 
 

日志

 
 
关于我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思考者,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论文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博客获省一等奖、主编了多本物理教辅。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从雾里到物理再到悟理  

2017-04-16 20:58:58|  分类: 物理教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从雾里到物理再到悟理  

从雾里到物理再到悟理 - 高垚骏 - ☆☆☆☆☆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现在的物理教师和学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宣扬物理是十分难学的,并在教育、教学和学习中向学生和同学灌输和传递这种观念,且在实践中用晦涩难懂的题目去证明物理的这种难度和学物理就是这样的枯燥无味、难学难懂,令人越学越失去信心和兴趣,结果物理学也就真的变得难学了。而在这些学物理感到困难的学生中有的是在初中就没学好,而很多学生出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在初中自然科学物理部分学得不错,但是到了高中,却显得相当吃力,以致丧失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种现象在女学生中更为普遍。这些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只是把物理当作零碎的概念,机械地去识记,物理概念与内容不多的时候,这个方法能体现它的作用,但随着物理学的内容增多,要记的东西多了,记的一些概念、公式、规律就变得越来越凌乱,没有条理,就发觉学习物理就像在雾里一样,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对物理题感觉无从下手。究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在于缺少对社会、生活、科技等方面的体验,没有将知识与活生生的万事万物联系起来,没有悟出事物间的道理。事实上学生之间的差距不主要在于智力,而主要在于顿悟的能力。悟性高固然好,但悟性不好也无需灰心,须知顿悟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学物理不在于记住了多少概念、公式,做了多少题目,而在于掌握了多少处理问题的方法。针对一种类型的题目,加以比较分析,找到共性,悟到出题人在此出题的原因和意图,也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感悟纷繁精美包装下的相同内涵,赢得顿悟后的喜悦。

身为物理教师教会学生去悟,是相当重要的。“不得其法,则不入其门”,其意就在于以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之门。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说过:“认识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用处少……”。学生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就要重视基本方法的教育。“物理”两字的含义本来就是格物究理即探究事物的道理。学物理不仅要学会有关事物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物理就是“悟理”,关键在于“感悟”。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领“悟”其中的理。学习物理,要求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我们提出一个“物理思维”,就是要求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把握物理学的特殊性,探讨物理学习的特殊方法。物理思维能力就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悟理其实就是一种物理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悟理”的能力?我认为以下几方面较重要:

一、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虽然是人类已认识的,但想要学会这些知识,必需通过一个“再生产科学”的活动,重新感受知识的产生才能更好地领悟知识的真谛,尽管这个再生过程是大大简约和压缩的。在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定律、定理的过程中不一定要高、精、尖的实验器材,只要教师真正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用瓶瓶罐罐做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感受到物理不再神秘,从而更加热爱物理。如:我们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并比较等大的硬币和纸片同时从等高处无初速下落快慢情况,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后,再引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并比较等重的纸片和纸团同时从等高处无初速下落快慢情况及观察并比较硬币和纸团同时从等高处无初速下落快慢情况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再引出伽利略的观点,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自然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浓了,学好物理的大前提就有了。

二、让学生感受概念、规律的归纳总结

物理的每个概念、定义都是在大量的经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在概念与定义得出之前,先仔细分析这些经验与事实之间有什么联系,各个经验与事实的共同点是什么。例如,在怎样给力下定义的时候,或者怎样得出力的概念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明白人对力的感觉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有这种感觉。通过人的肌肉发生的变化感受到力的作用,而存在诸如推、拉、提、压等动作时,人的肌肉都会发生这种变化,把这些归纳为“作用”,即人对物体有力的作用时,把“力”与“作用”联系起来。这是悟出力的这个概念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就再拓展与归纳。通过汽车拉货,存在“拉”的作用;起重机提起重物,存在“提”的作用;压土机对地存在“压”的作用;因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把各种“作用”概括为“力”这个概念,把施力对象与受力对象概括为物体对物体。并且在此基础上悟出力的共性与特性。继续提问:为什么这些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呢?悟出原来力有方向与大小之分,也与作用的位置有关。通过去“悟”,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物理概念就活生生的了,不再抽象,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三、让学生感受知识应用的过程

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查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透彻理解了,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并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所以,每做完一道习题后简单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题,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上有哪些新的体会。例如,在讲授力的分解的习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学生站起来叉着腰,让同桌拉该学生的手肘,通过肩和腰的感觉去体会力的分解效果等等。

四、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关联性,构建真正的知识结构

物理知识条块分割比较明显。通常可以分力、热、光、电、原子物理等几个部分。每一块里又分若干章节,各章节的知识呈螺旋式递进。这么多章节讲些什么内容呢?学习困难者往往只觉得物理越学越难学,各章学习些什么内容也记不起来。这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缺些功夫,那就是“悟”。这些学生往往不善于去思考每一章学了什么,与前一章有什么联系,与下一章有什么联系,不善于去找每一部分知识间的联系,找出它们的线索,以方便识记,而局限于如何去把本章的学习的知识记熟记牢,结果学习起来相当吃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做起题死死板板地将当天学的东西塞进去。

总之,要让学生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亲身去体验一下物理的创造过程。学习过程中就会远离“雾里”,通过物理这门课走向“悟理”,真正去悟概念,悟规律,悟方法,悟出“真理”。

  评论这张
 
阅读(27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