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初中物理工作室

 
 
 

日志

 
 
关于我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思考者,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论文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博客获省一等奖、主编了多本物理教辅。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初中物理《课时作业》的编写要求  

2010-10-13 08:33:19|  分类: 我编写的书籍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初中物理《课时作业》的编写要求

总体要求

1.   紧扣教材,注重基础。

2.   重难点突出,对重难点多角度考查,题型、情景丰富,并符合新课标要求。

3.   题目层次清晰,前后关联。这里所说的层次包括两个方面:知识点出现的先后要有一定的顺序;难度要有梯度。

4.   题目呈现形式新、活。

5. 同步到课时,课时划分尽量符合大部分学校的教学需求,每课时解决什么问题要明确,每个栏目解决什么问题也要明确。

具体体例和写作要求

1.   开本:正度16开,印张8~10个,正文字号五号字

2.   篇幅:课时练习正反2页(部分课时可以设为1页或3页),习题课2~3页,复习课4页, 单元测试4页,期中、期末测试卷4页或8页。

3.   层次:课时练+习题课(根据需要适当安排习题题)+复习课+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测试卷。

(1)课时练习:每个课时练习分三个层 “基础训练”“综合应用” “拓展延伸”,题量

的比例约为3:6:1。 “基础训练” 5-10分钟的题量,3-6题,1/2~2/3页,是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简单的理解、应用,知识点全,情景简单,好一点的学生预习后可做,一般学生课堂上可做,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当用家庭作业做,起到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 “综合应用” 20~30分钟的题量,10题左右,篇幅约为基础训练的两倍。是基础知识的深层理解或综合应用,要求重难点突出,题型、情景丰富,对重难点多角度考查,难度层次清楚。题目难度不能太大,不出偏题和怪题。 “拓展延伸”1-2题,一般1题即可,篇幅不能大(与其他题目相当)。可以是知识的拓展,中考中有这种题型;可以是解题方法的拓展;可以是体现解题技巧的题目;可以是训练思维的题目,如易错题、开放题;可以是趣味性的东西,难度不一定大;当然也可以是难度稍大一点的提高性质的题目。这个栏目的主要功能是体现解题技巧,训练思维能力。个别简单的课时也可以不写《拓展延伸》。

(2)习题课:上新课过程中根据需要安排习题课,选出典型的题目(2 ~3个重、难、疑点问题)作为范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反馈练习和巩固练习。反馈练习要和范例对应,巩固练习要和范例对应,当然巩固练习中还可以加入基础题。

(3)复习课:一个单元结束后的系统复习,复习课分“基础梳理”“基础训练”和“综合运用”。“基础梳理栏目”是本章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条目式整理,用挖空形式让学生填空,所填内容一定是理解或识记的重点,不能随便设置填空,篇幅不超过半页。 “基础训练”中题目课堂用,“综合运用”中题目课后用。一章的复习课可根据需要设置成一个课时或两个课时(各4页),如八年级(上),一般一章一个复习课就可以了,九年级(上)一般一章两个复习课。    

(4)单元,期中,期末卷:都是标准的测试卷,知识点全面,重难点突出,题目层次梯度感强,基础与能力并重。且综合一点,要有新题,难度不能大,难度系数为6:3:1或7:2:1,不能有偏题,怪题。

4. 要求:稿件杜绝重题,超纲题。尽可能不使用陈题,不出过难的题目。

5. 答案:答案要全(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最好每题都能给出解析或点拨(点出解题关键)。对于较难的、技巧性较强的、或易错的题目必须给出解析或提示。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    杆

说明:杠杆平衡条件中考必考,分值是4-8分,而杠杆平衡条件里力臂是关键,且力臂是一个难点,学生要做较多的训练才能掌握好。所以将杠杆的五要素单独做一节更合理。本节分四个课时: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三类杠杆、习题课。

第1课时  杠杆的五要素

说明:本课时知识点:杠杆、支点、动力、 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难点:力臂。

  【 基础训练】(概念性、直观性、直杠杆)

说明: 5-10分钟的题量,3-6题,约1/2(共2页时)或1页(共3页时),是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简单的理解、应用。知识点全,情景简单。好一点的学生预习后可做,一般学生课堂上可做,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当用家庭作业做,起到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题目一般按知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排,难度也是由易到难,如先认力臂(第3题),再画力臂(第4题);题型也有一定的顺序,如填空、选择、作图。

 

 【综合应用】(理解性的  弯杠杆  层次稍高)

说明:“综合应用” 20~30分钟题量,10题左右,篇幅约为基础训练的两倍,课后用。是基础知识的较深层次的理解或应用,要求重难点突出,题型、情景丰富,对重难点多角度考查,难度层次清楚。题目难度不能太大,不出偏题和怪题(课后好一点的学生全部做,基础差些的学生也可以做大部分) 

     [拓展延伸]

说明:“拓展延伸”1-2题,一般1题即可,篇幅不能大(与其他题目相当)。可以是知识的拓展,中考中有这种题型;可以是解题方法的拓展;可以是体现解题技巧的题目;可以是训练思维的题目,如易错题、开放题;可以是趣味性的东西,难度不一定大;当然也可以是难度稍大一点的提高性质的题目。这个栏目的主要功能是体现解题技巧,训练思维能力。个别简单的课时也可以不写拓展延伸。

 

总结:

1.知识点全:本课时中知识点有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基础训练、综合运用中均包含这些知识点。

2。题目层次清晰,前后关联:整理上讲,基础训练中讲的是直杠杆,是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简单理解,综合应用中过渡到弯杠杆,是理解和应用层面上的知识,整体层次加深。具体到每个题目:

(1)基础训练中题目首先是按知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第1题考查杠杆、支点、动力,第2题考查动力、阻力,第3、4题考查动力臂、阻力臂。其次是按难度层次排列的,第3题是认力臂,第4题是画力臂。

(2)综合应用中,①相同题型中题目基本上也是按知识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填空题里:第5题理解杠杆概念(杠杆可以是弯的),第6题讲杠杆模型(介绍力臂的画法),第7题理解支点概念,第8题找实物杠杆(弯杠杆)的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选择题:第9题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信息量较大),第10题综合考查杠杆概念,第11题综合考查力臂概念,第12题认力臂(斜向力,作辅助线),第13题给出工具使用时的情景,找支点、动力、阻力,第14题介绍工具使用方法,找支点、动力、阻力。  作图题:第15题画力臂(斜向力,作辅助线),第16题画力和力臂(综合,需要判断阻力作用点及方向)。  ②从前面到后面,题目难度层次是逐步加深的,比如:第6题介绍力臂的画法,第12题是认力臂(斜向力、做辅助线),第15题是画力臂(斜向力、做辅助线),第13题不光要画力臂,还要画力,体现出综合性。又如:同样是考查支点、动力、阻力,第13题给出常用工具使用时的情景,找支点、动力、阻力,第14题介绍不常见农具使用方法,找支点、动力、阻力,难度是增大的。

3. 重难点突出:本课时中共有17题,力臂是重难点,第3、4、6、11、12、15、16、17共有8个题目是考查力臂的(还有第10题对力臂也做了考查)。对重难点做了多角度的考查:由认力臂到画力臂;由先画水平力、竖直力的力臂,到再画倾斜力的力臂;先画不做辅助线的力臂,再画做辅助线的力臂;由画力臂到画力和力臂;由力画力臂,到由力臂画力。

4.题目情景是丰富的,有直杠杆,有弯杠杆;有撬棒、筷子、铰链、铡刀、开瓶盖的起子,还有抜棉秆的农具、活塞式抽水机。

5.题型有填空、选择、作图,对本课时的知识点而言,应有的题型全。题型不交叉混杂,基础训练中是先填空,再选择、作图,综合应用中也是如此。

6.题目质量较高,较活,超过一半是中考题(最新的和以前的)。

  评论这张
 
阅读(4126)| 评论(2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