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初中物理工作室

 
 
 

日志

 
 
关于我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思考者,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论文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博客获省一等奖、主编了多本物理教辅。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撰写教学叙事的流程  

2011-12-29 08:05:47|  分类: 教育教学叙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撰写教学叙事的流程



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初探 - 惊鸿岂止一现 -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高垚骏的物理空间    168教学网址教师博客   高垚骏的物理空间(初中版)

             初中物理教师的博客     高垚骏的物理空间(高中版)
                  

初中物理老师教育博客与物理教学网荟萃  “国培计划(2011)”高垚骏的博客


撰写教学叙事的流程

(1)选取课例

学员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备选研修主题中选择一个研修主题。根据选定的研修主题,选择与之相应的讲授课例。

(2)介绍授课情况

利用这次国培中学习到的理念或方法进行授课后,将实施的课例教学与以前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对比,深入挖掘前后差异。

(3)总结反思

反思这次教学过程,并将自己的反思成果进行整理和提炼。

注意事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其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要求:根据提供的主题确定您的研修主题:从某一方面(讨论法,演示法,多媒体、实验法、参观法、陶冶法、探究法、自制教具、教学语言、讲授法、谈话法等等)来阐述研修主题

样例如下:

 

多媒体辅助突破物理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光的色散》课程整合

浦东新区三灶学校  张贵

 

学校教务处让我参加浦东新区第三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奖赛。我心里忐忑不安,因为教龄刚满四年的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还需锤炼,觉得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做的还不够。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就当是一次练兵吧。没想到竟然获得了区二等奖,这让我激动不已。为什么我这样一个“初生牛犊”能赢了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多媒体”的功劳,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我课堂教学上的亮点所在。

参赛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可谓好事多磨。

根据比赛要求,结合教学进度,我选了《光的色散》这一课题——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试用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学生对彩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彩虹产生的原因充满着疑惑和好奇。考虑到这里光的色散的原因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因此我把教学难点设定为——白光色散的原因。

(步骤一:选取的课例,主要写课例的教学内容或选课原因,要结合研修主题)

试教前,我按照教材中图2-4-1做了光的色散的实验,但得不出任何可以解释色散原因的结论。我再次认真钻研了教材整章的内容发现,光的色散这一知识点是光的折射的延续,学生已经有具备了光的折射的知识基础,教科书上也有原理图,所以只要根据阅读原理图进行思考,学生在理解色散的原因上应该就不成问题了,教学难点可以突破了。(步骤二:介绍课前预想效果)但是,在试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让学生带着设问“白光的色散的原因是什么呢?”自主阅读课本,然后回答这一问题,可是没想到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学生都回避着我的目光,把头低垂着。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回答不出?出人意料,我变得不知所措。试教失败了!(步骤三:描述教学过程,记录结果(达到预想设计/未达到预想设计))

课后,我陷入了沉思。前面白光色散的实验很成功,学生对自己制作出的“彩虹”感到赏心悦目,也很有成就感,原理图也比较直观明了,为什么学生还是得不出白光色散的原因“从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呢?灯光下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记下了下面的反思及反思结果:

反思一:既然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为什么课堂上的实验得不出白光色散的原因?

结果一:实验看到的只是现象,没有过程。

反思二:为什么这个实验看不到过程?

结果二:光的速度很大,3×108米/秒。假设光在三棱镜中通过的路程是3厘米,那么由计算可知,光的色散是发生在几百亿分之一秒的现象,人眼根本就无法观察到。

反思三:人眼无法从实验中观察到色散的过程,那么还需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过程吗?

结果三:需要!因为要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白光色散的原因,就必须让学生感受色散的过程。教科书上的原理图就是过程的一种形象的表达!

反思四:那么学生为什么看不懂教科书上的原理图?

结果四:教科书上的图片是静态的,学生难以感受光的色散的过程。

反思五:既要放慢色散过程的速度,又要让学生感受动态的色散过程,怎样才能实现?

结果五:利用动态的视频,放大并放慢色散过程,这是唯一的选择。

反思六:如何让学生理解白光色散的原因“从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里的“折射程度”呢?

结果六:利用静态图片,找出红光和紫光对应光线偏折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反思的过程是一种煎熬,但结果足以让我欣喜若狂。

(步骤四:反思与改进。达到预想设计,是否有其他问题出现或有感觉不足的地方;未达到预想设计,分析原因,进行改进)

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利用了动静结合的多媒体。课件中入射光线的动态延长、折射光线的动态偏折,以及偏折角度的静态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折射程度的不同从而解决学生难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成功突破白光色散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这也成为我在大奖赛上出色说课和成功上课中鲜明的亮点。

(步骤五:再次实施。再次上课后的感想,修改后的课堂效果,是否还有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奖赛的参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巨大的辅助作用。就物理学科来说,多媒体技术与物力教学的整合其最为重要的作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使物理抽象理论形象化。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习物理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多数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教材理论性因素偏多,学生在学习中联系实际的机会少,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形象化的实际问题难于“对号入座”。 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架起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用生动直观的形式模拟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客观事物真实可信,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化难为易。

其次可以模拟动态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牵涉到一些动态过程,而某些动态情景又难于在教室里形象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想象力又受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限制,难于理解动态过程。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态技术展示动态过程,可让学生感受“实际”动态情景,弄清复杂物理过程。

最后可以优化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手段,虽然形象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具体的实际实验。但有些物理实验因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条件难于满足,实验成功率低下甚至是失败,这样的实验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对物理教学起反面作用。有些实验要在特定的固定环境下完全,学生在课堂上难于观察和实验,这种情况下,可在课外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该实验并把它拍成录相,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学生通过观看录相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我的物理课堂充满了魅力,让我收获了成功和自信,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我的学生喜欢上了物理。今后,我的物理教学将和多媒体一路同行!

(步骤六:感悟。研修过程的收获,教学思想的改变)


  评论这张
 
阅读(535)| 评论(9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