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初中物理工作室

 
 
 

日志

 
 
关于我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思考者,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论文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博客获省一等奖、主编了多本物理教辅。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权威为你中考物理导航【七】  

2011-04-13 08:30:22|  分类: 名师教你学物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权威为你中考物理导航--声现象   光现象

 


第13讲 声现象

    例1小明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后,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但是他发现当用手指敲桌子时,听到了桌子发出的声音,但是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你可以利用哪些实验加以说明?
  [分析]实验中的桌子在发声,说明桌子在振动,之所以看不到它的振动,是因为它振动得比较快,桌面变化不明显;这时我们要想办法将其放大才行,用细小的东西放到正在发声的桌面上,可以将这种振动显示出来。
  [答案](1)把豆子放在桌面上,敲桌子发声时,观察到豆子跳动,说明声音是由桌面振动产生的;(2)在桌子上放一盆水,敲击桌子发声,观察到盆里水在振动,说明桌子发声是由桌面的振动产生的。
  [点评]将声音放大的方法很多,但关键是要通过轻小的物体将其不明显的振动放大出来;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
  例2(2005年北京)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研析]这是一则方法和过程均开放的试题,我们可以先从以下方面找实例:①教材中,在做真空罩实验没抽空气时,能听到罩内钟表的铃声,说明固体玻璃是传声的;通过敲击铁管向外界求救的方法也能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只不过需要适当理顺、扩展,以变成一个可操作性的实验;②实际生活中,如桌子是固体,敲击时在另一端能听到清晰的声音;大地是固体,通过它能听到远方夜袭敌人的马蹄声等,都可以加以扩展,改造成实验。
  [答案](1)方法一:(1)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2)实验步骤: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然后,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的瓶口上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3)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来的,即固体能传播声音。
  方法二:(1)实验器材:白纸、铅笔、长条桌;
  (2)实验步骤:①同学甲在长条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帖在桌面上听甲在纸上写"一"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写"一"时的声音;②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几次实验相比,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同学甲在相同条件下继续写"一",重复几次实验,都听不到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
  (3)实验分析与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耳朵帖在桌面上能听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点评]该题的开放程度较大,器材、步骤与结论都是开放的。对这样的题我们首先要找到一个生活中恰当的例子,或老师做过的小实验,然后再将这个例子或小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写出来,总结成条理性比较强的几个环节就可以了。
  及时练:
  1、请你根据"用塑料尺敲打桌面,会听到'啪'的响声"这一现象,提同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会出现什么现象?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出三个合理的场景。
  参考答案:1、答:桌面振动了吗?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吗?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吗?等,该题属于问题提出的开放。
  2、答:(1)在公路上,汽车鸣笛要很长时间才能听见,易发生交通事故
  (2)在野外,发现紧急情况进行呼救,声音不易被人发觉
  (3)击鼓后,要很长时间才听得见。
  (4)在教室里听课,老师的讲话后排同学可能要1.5min才能听见,声音与口形不相对应等。

            总之, 开放题是指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的题目,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又非常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求解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对知识的积累,注重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多角度审视问题,多从不同的侧面入手尝试。
引文来源  
2011中考物理辅导声现象—开放题的解答技巧_复习资料_北京中考网

   

  第14讲  光现象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我们从中不但可以发掘到中华民族深远灿烂的文化,还能探索到无限神奇的科学奥秘。并且,在最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也时常出现古诗词题材。请看以下习题:

 

1.苏轼的《夜游承天寺逢张怀民》一词中写道:“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纵横,盖松柏影也”。苏轼巧妙的把月下松柏的影子看作了水中的藻荇。松柏的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

 

  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不透明物体的阻挡而在其后面形成的黑色区域就是影子。影子的形成有力的证明了光在同种介质中师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2.人们在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有一句“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下列诗句也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李白 《 月下独酌》)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白 《 月下独酌》)

 

  C.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吕温  《戏赠灵澈上人》)

 

  D.“青鬼来试人,夜深弄灯影”   (  施肩吾   《宿南一上人山房》)

 

  分析:A、B、D三项中的“影”都指的是“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C项中的影是“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

 

  3,储光羲在《钓鱼湾》中写道:“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清澈的潭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些,这是因为                所形成的。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诗人视觉误差

 

  分析:水中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看到的是水中的虚象,而虚象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所以,潭水看起来浅了。

 

  答案:B

 

  4.孟浩然在《彭蠡湖中望芦山》写到“香庐初上日,瀑水喷成虹”。诗人不仅记录了虹这种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产生虹的两个因素:太阳光和小水珠。小水珠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三棱镜   D.凹透镜

 

  分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的时候,前进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而且把原来的白色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实质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小水滴起了三棱镜的作用。

 

  答案:三棱镜

 

  5.崔护在《题都城南庄 》中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夭夭其艳,灼灼其华”是因为                。

 

  A.桃花反射了红光            

 

  B.桃花吸收了红光

 

  C.桃花本身会发出红光        

 

  D.桃花本身就是红色的

 

  分析:我们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果一个物体只反射红光而吸收了其他色光,那么,这个物体就是红色的。桃花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

 

  答案:A

引文来源: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中学 赵洪伟



  评论这张
 
阅读(1302)| 评论(2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