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初中物理工作室

 
 
 

日志

 
 
关于我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思考者,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论文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博客获省一等奖、主编了多本物理教辅。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权威为你中考物理导航【四十】  

2011-05-14 06:38:58|  分类: 名师教你学物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权威为你中考物理导航——《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纲要》  2011中考物理复习对策

                            初中物理教师的博客


第58讲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纲要》》

一、编写说明

本纲要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考试内容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规定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

关于对知识点的考试水平要求,《课程标准》使用了解、认识、理解等水平层次提出要求;使用独立操作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使用经历、反应、领悟对体验性目标提出要求。具体的含义是:了解指能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理解指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等。认识介于了解与理解之间。独立操作指能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等。经历指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反应指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关反应等。领悟指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行为观念等。

在本纲要中,为方便师生复习,我们使用“知道”(A)(相当于“了 解”和“认识”)、“理解”(B)等水平层次对知识提出要求;使用“会”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体验性要求是过程和情感领域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已经内含在下表中关于水平要求的描述之中。在学业考试中,对于过程和情感领域等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将会努力通过试题提问的角度、学生答题的要求等各个方面,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

学业考试试题在难度和题型等各个方面将继续保持基本的稳定性,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实验作为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它又具有独立的价值,因此,实验仍将作为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在考试要求中将有很明确的说明。我们想通过学业考试试题的内容、试题的形式和答题的要求等各个方面,反映出对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实现对课程实施的正确导向。

二、考试性质和目标(略)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

A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A

3.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

4.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等)。

A

5.动手作过 “冰(或其他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物质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B

6.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霜等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A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二、物质的属性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等。

A

2.知道导体、绝缘体的规定;能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说明常见材料中哪些是导体、绝缘体等。

A

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是kg,知道质量其它常用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A

4.会规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大小。

B(会)

5.能利用实验器材较为准确地测量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阐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及过程。

B(会)

6.理解密度的概念;能使用其定义式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能用密度知识定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B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A

2.能大致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所组成)

A

3.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A

四、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的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A

2.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现象。

A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其义表达式v=s/t,知道其单位m/s、Km/h等,能进行各单位间的正确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简单的计算等)。

B

4.知道时间的国际制单位:秒(s),知道其它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各单位间的正确换算。

A

5.会规范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B(会)

6.知道长度的国际制单位:米(m),知道其它常用单位, 能进行各单位间的正确换算;能结合生活经验粗略地估测物体的长度。

A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五、机械运动和力

1.知道力的定义、和力的单位:牛顿(简称为牛,符号为N)。

2.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会画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重力与质量间的关系式G=mg、重力的方向等。

5.知道什么是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手做过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理解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条件)

6.能定性说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间的关系;能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或减小有害摩擦。

7.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8.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的惯性,知道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9.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如一对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10.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杠杆平衡,理解力臂的概念;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F1l1=F2l2进行简单的计算。

11.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

12.理解压强的概念、定义式P=F/S,知道其单位:帕(Pa);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14.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15.能定性地分析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计算)。

16.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做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能准确表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运用其关系式F=ρ液gV排进行简单的计算。

17.能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等知识判断具体情况下物体的浮沉。

A

 

A

 

 

B(会)

 

A

 

B(会)

 

A

 

A

 

A

 

 

 

 

A

 

 

B(会)

 

A B

 

B

 

A

 

A

 

A

 

B

 

 

A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五、机械运动和力

1.知道力的定义、和力的单位:牛顿(简称为牛,符号为N)。

2.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会画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会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重力与质量间的关系式G=mg、重力的方向等。

5.知道什么是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手做过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理解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条件)

6.能定性说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间的关系;能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或减小有害摩擦。

7.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8.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的惯性,知道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9.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如一对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10.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杠杆平衡,理解力臂的概念;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F1l1=F2l2进行简单的计算。

11.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

12.理解压强的概念、定义式P=F/S,知道其单位:帕(Pa);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14.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15.能定性地分析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计算)。

16.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做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能准确表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运用其关系式F=ρ液gV排进行简单的计算。

17.能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等知识判断具体情况下物体的浮沉。

A

 

A

 

 

B(会)

 

A

 

B(会)

 

A

 

A

 

A

 

 

 

 

A

 

 

B(会)

 

A B

 

B

 

A

 

A

 

A

 

B

 

 

A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六、声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上的差异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以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音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

4.能举例说明防止噪声的一般途径。

 

A

 

 

A

 

A

 

A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七、光

1.能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运用这一知识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0×108m/s。

3.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现象。

5.做过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能准确描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作出的光的反射现象光路图。

6.做过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7.做过探究“光的折射定律”的实验,能定性描述光的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大致作出光的折射光路图,并能运用这一知识对常见的生活、自然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8.知道凸透镜的几个相关概念。如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能画出关于透镜的几个特殊光线的出射光线

9.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10.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工作原理作以定性说明。了解眼睛的结构以及如何进行视力的矫正。

 

A

 

A

A

A

 

 

B(会)

 

A(会)

 

 

A(会)

 

A

 

 

 

B(会)

 

 

A

 

A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八、机械能

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包括了解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定义式W=Fs和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能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力是否做功;能运用该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率的意义、定义式P=W/t和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机械(包括用电器等)功率的意义;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机械效率的普遍意义,并能根据公式η=W有/W总 ×100%进行一般的计算。

5.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A

 

 

B

 

 

B

 

 

B

 

A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九、内能

1.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即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知道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对于确定的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3.知道燃料热值的概念,能举例阐明热值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关系式Q=mq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量

5.知道比热容的概念,能举例阐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能利用比热容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和生活现象;能运用关系式Q=mc(t2-t1)进行简单的计算。

6.能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

7.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不要求知道内燃机具体的工作过程(即不要求分析说明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A

 

 

A

 

B

 

A

 

 

B

 

A

 

A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十、能量、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1.能举例说明自然界中有哪些常见的能量形式:内能、机械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电能、核能等。

2.能结合实例说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A

 

A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十一、电和磁

1.知道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电键等元件组成的,能说明电路中各组成元件的作用。

2.做过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间关系”的实验

3.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其数学式I=U/R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4.知道导体的电阻是由其长度、粗细(横截面积)、材料本身决定的;(不要求知道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5.能看懂、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中常用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能进行规范的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6.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进行实验(包括连接、量程选取、调零、读数等)

7.知道电功和电能,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说明;能运用关系式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8.理解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做过 “测量用电器电功率”实验。

9.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10.能举例说明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

11.知道家庭电路的基本结构,知道一般的安全用电常识。

12.知道电荷之间、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能运用场的观点加以说明

13.能根据磁场中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大致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不要求描画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

14.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即磁极的判定等)。

15.知道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大致了解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6.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即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7.做过探究“导体在磁场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实验;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A

 

B

 

B

 

 

A

 

 

B

 

B(会)

 

 

B

 

B(会)

 

B

 

A

 

A

 

A

 

 

A

 

A

 

A

 

B(会)

主题

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考试要求

十二、能量守恒

1.能正确表述能量守恒定律;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A


 

注:以下列出了初中阶段的一些基本实验。对于这些实验,要求:能说明其实验原理、所需要的主要实验器材;均在实验室(或教室)动手做过;能规范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如托盘天平、量筒(或量杯)、温度计、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理解基本的实验步骤、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1.长度的测量

2.光的反射和折射

3.凸透镜成像

4.物质密度的测量

5.杠杆的平衡条件

6.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物质(晶体)的熔化

8.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9.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10.欧姆定律

11.“伏安法”测电阻

1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3、电动机的原理

14.如何产生感应电流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物理试卷满分90分,采用闭卷笔答形式。与化学同场考试,考试时间与化学卷一共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安排


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实验题

计算与简答题

所占分值

25

21

20

24


说明:试卷中各种题型试题所占分值可以有适当变化。

(三)试题及整卷难度

所有试题均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根据学业考试的性质,同时考虑到考试成绩在各地高中招生中的作用,试题及试卷难度设计大致如下:

容易题(难度系数>0.8)        约占70%

稍难题(难度系数在0.6~0.8)   约占20%

较难题(难度系数在0.4~0.6)   约占10%

整卷难度系数在0.6~0.7

 

第59讲  2011中考物理复习对策_____物理:注重基础性知识



         合肥四十五中:王成友
         2010年中考试题紧扣教材和考试纲要,保持了厚实、平稳、求新的一贯风格,题型结构与往年一致,题量适中,难易适度,重视基础,重视应用。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对三维目标的考查比例合理,更注重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对物理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是一份难易适中,令人满意的试卷。
         首先,注重基础知识,覆盖面大,突出重点内容。考试内容上,约有80%的试题是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重点概念和规律都有涉及,例如压强、密度、功、功率、机械效率、杠杆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电路计算等。试题均无复杂计算,降低了部分电学、力学知识点的考查难度,提高了这部分知识点的能力要求,这对教学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次,突出实验能力,注重实验技能、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考查。例如光的折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改变实验器材,只用电压表,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旨在提倡试题回归实验教学,但又高于实验教学的思想。
         此外,回归学科本位,突出物理学特点。试题力求精简物理过程,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回归学科本位,例如用作光路图的方法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伏安法”测电阻改变实验条件,给出方案后,叙述实验操作过程;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知识解释测摩擦力时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等。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从原理上理解物理过程,突出物理学科实验、思辨和推演的学科特点。

 

2011年的物理中考纲要中,明确了考试试题的难度和题型等各个方面的稳定性,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下面是我对安徽省中考纲要的分析,仅供大家爱参考!

2011年中考物理的新增考点

1、      会使用实验器材较为准确的测量一般物质的密度;

2、      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如一对平衡力、作用力和相互作用力等;

3、      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上的差异;

4、      理解测量用电器电功率试验的原理;

5、      实验增加了电动机的原理(09年删除)

6、      浮力与浮沉条件(10年删除)

2011年删除考点分析

1、      光的色散(10年删除)

2、      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09年删除)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10年删除)

3、      超导现象(10年删除)

对2011年中考物理新增考点的思考

1、      会使用实验器材较为准确的测量一般物质的密度,这也提醒了教师们对密度的测量要注意对其误差的分析,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      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如一对平衡力、作用力和相互作用力等,由于力的分析对高中物理很重要,所以在初中就强调了力和运动的重要性。在复习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受力分析的训练和力和运动关系的引导;

3、      实验增加了电动机的原理,初步估测可能是对伏安法测电阻的认识,因为伏安法在纲要上没有明确标出,也可能是电能表侧家用电器功率。在这方面复习时还是请各位老师注意强调。

4、      浮力与浮沉条件,这一点在2010年被遗漏,今年试题中出现一题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浮力这一节与高中物理脱节,大分值的试题不可能出现,所以教师在组织复习时不可调心。

2011年安徽省中考纲要措词细微变化的考点

1、      能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增大友谊摩擦力和减小有害摩擦;

2、      对内能和温度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强调,即对于确定的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也越大;

3、      明确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的概念;

4、      规范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5、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物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011年安徽省中考实验题命题趋势

1、      力学部分:测量物体的密度(固体);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动摩擦力的探究。

2、      电学部分: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3、      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尤其对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要多加注意)

2011年安徽省中考计算题预测

机械功率、效率;电动机(发电机)、发电站;家用电器的用电计算和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计算;欧姆定律的计算;耗油问题等。

2011年热点思考问题

1、  地震(汶川、日本)、海啸

2、  神舟七号飞船(天体运动)

3、  自然灾害(冻雨、干旱、病毒)

4、  生活相关(低碳、高铁)

下载word文档压缩附件(.rar)

  评论这张
 
阅读(1238)| 评论(4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