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初中物理工作室

 
 
 

日志

 
 
关于我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思考者,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论文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博客获省一等奖、主编了多本物理教辅。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主流版本教材特色简介  

2012-03-13 08:21:49|  分类: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主流版本教材特色简介



常思十句话让你更成熟 - 安国的博客 - 安国的博客168教学网址教师博客   高垚骏的物理空间(初中版)

             初中物理教师的博客     高垚骏的物理空间(高中版)
                  

初中物理老师教育博客与物理教学网荟萃  “国培计划(2011)”高垚骏的博客



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主流版本教材特色简介


  

    目前,新课程初中物理教材推出多种版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各具特色,现就使用较为广泛的“人教版”( 彭前程,杜敏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苏科版”(刘炳升,李容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教材特色作一简单介绍。


    一、两种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教材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共同遵循以下原则:

    ◆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 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突出“科学 · 技术 ·社会 ”( STS )的观点。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在继承传统教材编写特色与传统的基础上,切实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苏科版”教材的编写较好地反映了国际初中理科教材特点和发展趋势,在融入国内、外优秀理科教材特点的同时,着力突出“三条主线”,即:一条是“科学探究”,突出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二是坚持“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三是从“能量”的层面来深刻认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突出自然、社会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人教版”教材体系、特点、特色

    1.“人教版”教材体系

    八年级主要包括:第一章“声现象”,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等知识;第二章“光现象”,介绍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等知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介绍凸透镜成像、透镜应用等知识;第四章“物态变化”,介绍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知识;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介绍电荷、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等知识;第六章“欧姆定律”,介绍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知识;第七章“电功率”,介绍电能、电功率、安全用电等知识;第八章“电与磁”,介绍磁场、电磁继电器、电动机等知识;第九章“信息的传递”,介绍电话、广播、电视等知识。九年级主要包括: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介绍宇宙和微观世界、质量、密度等知识;第十一章“运动和力”,介绍运动、时间、长度、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第十二章“力和机械”,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压强、浮力等知识;第十四章“机械能”,介绍动能、势能、功、功率、机械效率等知识;第十五章“热和能”,介绍分子热运动、内能、热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知识;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核能、太阳能等知识。

    每章基本由情境引入——阅读指导——认识现象——探索规律——知识应用等内容组成,这种组成既程序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时又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程序步骤。

    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 STS等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显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2.“人教版”教材特点

    (1)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可以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为了加强科学探究,教材不仅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保证,而且在科学探究的方式和程度等方面也作了仔细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序言的“科学之旅”中就向学生介绍了伽利略对摆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探究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几个不完全的探究活动,并以旁批的形式表现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例如在“有趣的声音”中设有“怎样才能使物体发声?”的探究活动,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中设有“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的探究,在“功勋卓著的电与磁”中让学生自己“找出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究。使探究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当学生对探究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这时把探究的程序性知识推到前台。而且为了缩小学习中的探究与实际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真实探究的差别,对于《课程标准》不做要求的知识,教材不给出科学结论。例如:第五章的串、并联电路各点电流的关系,这个探究活动的着眼点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学生能够得出大致正确的结论即可。

    (2)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

    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义务教育是面对全体公民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通俗地说是扫除“科盲”。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社会需要具有不同能力和特长的人才,数理思维能力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能力,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要求全体公民都像物理学家那样去思维。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以便学生将根多的精力用在实践、探究和扩展知识面上。例如速度和能量的概念在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之前就频繁地出现在教材之中。让学生通过反复使用,以达到对概念的不断深化和理解的作用。

    (3)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

    传统的教材考虑到热、电等内容要用到力学知识,所以把运动和力的知识放在最前面。但力学内容概念多,比较抽象,这些知识与声、光、电等内容相比较稍显枯燥。而且初中生对实验感兴趣。声、光、电的知识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课程标准对许多电磁学内容降低了要求,不过多地追求微观机理的电磁学内容,完全可以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也就是电磁学内容比力学内容更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进行探究中,使用的仪器主要是电表,掌握电表的使用方法后,对电路的规律进行探究,许多结果都是显性的,更适合初二学生。所以教材把力学放在了电学的后面,把电磁学放在初中二年级。

    (4)充分体现 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书中的 STS栏目,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使学生既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使学生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是活生生的。

    (5)注意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只有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识学好。所以教材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眼镜的度数、望远镜和显微镜等。

    (6)形式生动活泼。

    本套教材一改以往板着面孔说科学的作风。使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彩色图片、滑稽的卡通人物造型等等方法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这种做法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更容易拉近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在不同的篇章里面力图设计了一些学生喜欢、有趣的活动和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有用的事例,如会跳舞的小人、用牙齿听声音、小小音乐会 、唱片是如何记录声音的等等。在每一章的开头,都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一章的内容娓娓道来。每章的章首图后,都有一段以散文的形式出现的章首语。这些章首语的编写力图从千姿百态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连篇的遐想,把学生散乱的思维引到物理学习的轨道上,在思考和探索中开始科学的学习。这所有的安排主要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愿意学习物理。

    3.“人教版”教材风格特色

    “人教版”教材“序言”的编写,力图体现当前《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运用图片及漫画等形式展现物理现象及规律,但图片和漫画形式单一,物理过程情境的再现较少,并且漫画以素描类为主。在“序言”的开始部分穿插了一些富有人文性的名人名言和具有文学性较强的导语与短文,这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

    (1)教材的体例

    “人教版”每个章节开始都附有所研究的相关问题的背景图片,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物理问题与现象的关注。而章节之前均有一段 200~300字的简单文字导引,主要让学生引起对一些生活中熟悉或不熟悉的问题的发现原因、因果关系问题的思考。紧接着安排了“阅读指导”项目,“阅读指导”是以问题的形式,揭示本章节的知识重点及将要学习、解决问题的对象,它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和布局,同时能引发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刨根问底的精神。每章下面分小节,每一小节开始均安排了许多图片,图片的作用主要是呈现物理现象或特征,或帮助阐释一些物理现象的原因,或让学生明白一些自然现象、问题内涵的物理本质。

    (2)教材特色栏目设置

    “人教版”在每一节中一般会围绕一些重要的知识展开“探究”活动,探究的有关问题一般没有完整设计,需要学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并通过“探究”活动得出或形成一定的结论。“探究”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于学生科学研究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时提出假设、自主设计、验证假设、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材的内在结构

    教材构成“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套教材的灵魂:

    ①讨论。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②探究。教材在体现探究这一内容标准重要组成部分上,有着如下的特点:

    ◇ 探究面广:整个教材几乎每一章节、每一隐含规律的知识点都以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人对该教材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感受到本教材对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大刀阔斧,这是其它教材所没有的。

    ◇ 探究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思维程序由部分环节到完整探究:在教材前面的部分中,探究的内容是简单的,思维程序也仅仅是完整探究过程中的其中的几个环节。如:探究声怎样从发生的物体传到远处、染料混合的规律与色光混合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等等。这些内容的探究一般仅仅经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说——进行实验等环节。随着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不断理解,探究的内容也日趋复杂,探究的思维程序也日趋完整。另外,对探究各个环节步骤的操作方法也是逐渐放手,开始时每一步都给学生写出来,指导得非常详细,逐渐地就只是列出操作要点,这些做法,都充分体现了本教材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翁的特点。

    ◇ 探究的题材丰富。探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设计出的探究知识点,还体现在各个栏目中,如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等中都显现或隐含着许多的探究内容,有些内容还需要学生运用课外的诸多手段、利用较长的时间去完成,这些内容已经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

    ③创造:教材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可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 探究过程: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通过自己设计探究的方案、自己动手动脑,“发现”了物理规律、现象,这正是他们创造力水平的有力表现。

    ◆ 动手动脑学物理、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等栏目也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机会。


    三、“苏科版”教材体系、特点、特色

    1.“苏科版”教材体系

    “苏科版”教材的体系结构以“物质”、“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构成不同层次又相互联系的教材结构体系,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教材从整体上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内容编排主要从声、光、力、热四个从生活中容易觉察到的物理现象入手,逐步展开物理知识,并把一些较为抽象的电磁学、能量等知识安排在九年级教材全册。

    2.“苏科版”教材的特点

    (1)从整体上建构教材的结构,即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又有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目标。

    “苏科版”教材体系的构建是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整体观来构思教材的单元结构,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以此来反映物理科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在教材的微观结构设计方面,较好地突出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之间关系的处理,将探究的过程与单元的“知识梳理”相互映照;对方法技巧的点拨和指导以隐性渗透为主,适当的显性点拨为辅;对某些重要的技能培养,教材较多地给予学生充分的反复训练与逐步提高的机会。

    (2)以科学探究为载体,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情景,力求避免“科学探究”形式化

    ①较多地创设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探究情景

    如,在“引言”中,设置了“装满水的杯里还能放入多少回形针”的活动,可多达数百只,使学生惊讶不已。又如,第二章“声现象”中特意安排了“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细绳倾听敲打衣架所发出的声音,在实验中学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受。

    ②较多地创造一些学生探究、思考、动手的机会

    例如,充分利用“活动”栏目,在“令人厌烦的声音”中设计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活动。

    ③较多地鼓励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除了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自主探究等方面重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外,对于一些影响结果因素较多的实验,教材中多采用合作的形式,让每一组只探究一个因素,然后交流得出结论。

    ④较多地安排一些新颖的课堂探究活动

    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小型、简易、能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课堂探究活动。有一些新颖性探究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的。例如,“观察色光的混合”活动,随教材附有彩色玻璃纸,让学生透过玻璃纸观察书上的彩图。还有“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等活动,丰富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内容。

    ⑤较多地倡导多样化的探究方式

    教材还注意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探究程式上不求统一的模式。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和对学生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程式。如在教材的开始部分探究包含的要素简单而不完全,但随着教材的逐步展开,对各个探究活动的要素也有所侧重,要求逐步提高。如有的侧重于猜想与假设,有的侧重于实验设计,有的侧重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还有的侧重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

    (3)突出人文背景,融入情感教育,强调“科学 · 技术 ·社会 ”(STS)观念的渗透

    ①“苏科版”比较注重知识的应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运用“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理念来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情感教育的渗透。

    ②“苏科版”教材十分注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十分关注反映物理基础与现代科技的联系。注意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和科技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与责任感。

    ③“苏科版”教材比较注意渗透中华文化、人类文化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4)突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恰当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有选择地编排开放性问题与实践性习题

    ①“苏科版”教材对知识与技能的处理比较科学,重视有效的传统题型的传承,把传统习题中一些有效题型予以保留,加强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好地体现《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套教材在许多的章节中安排了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需要学生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如在“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一节的“WWW”栏目中编排了一个“自己查找资料说明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原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措施”。

    ②“苏科版”对于实践性的习题也做了精心安排,实践性习题本质上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标准》为了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强调教师应重视物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而物理实践活动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和科学实验与项目设计等,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有认识,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引起学生对社会与自然的关注。其中“苏科版”实践性习题的类型既包括调查类、课题探究类、测定类、项目设计类、应用类,还包括体验类习题。

    3.“苏科版”教材风格特色

    “苏科版”教材呈现模式上,其主要特色在于全书的版式上,是经过整体的设计和精心制作的,力求为学生所喜爱,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1)充分挖掘插图的功能

    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学生和一个学者形象的卡通画人物,十分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其作用一是运用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借画中人物之口表达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疑惑,三是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精心设计了各章导图,将本章所学物理知识的标题衬托在有人文色彩的背景中,并精心提供一段文学性蕴涵丰富、启发性强的文字,既概括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还突出了人文色彩。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片,传递各种信息,发挥多种功能。如用漫画陈述历史的故事并提出问题,用彩照表现真实的现象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用图示分析物理过程与原理等。图文并茂,以图代文,使教材文字陈述更为简洁。

    (2)突出特色栏目的设置

    “苏科版”除了安排了“读一读”、“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看一看”、“猜一猜”、“观察与思考”、“听一听”、“辨一辨”等小栏目外,教材还精心设置了七个特色栏目,反映了“苏科版”别具一格的个性色彩。七个特色栏目分别如下:

    “活动”:特指课堂中的广义的学习活动,既包括探究、实验、观察,又包括讨论、交流与评估等。“活动”的类型较为丰富,形式多样,并将《标准》所强调的七个科学探究“要素”恰当地蕴涵其中,尤其是对科学探究的设置,做到循序渐进,形式各异,避免探究活动模式化与程式化。

    “生活·物理·社会”:主要介绍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这既密切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又加强了物理与科技的关系。

    “信息快递”: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

    “技巧·方法”:是对研究问题的技巧、方法进行点拨。教材中“方法”、“技巧”的出现主要还是对学生进行方法的点拨和指导。

    “WW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要是课外实践与练习)

    “信息库”:供学生查阅的扩展性知识,这些知识并不强求学生必须掌握,主要是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并使教材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要求。

    “知识梳理”:由于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多由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自主探究而获得,这对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联系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材运用“知识梳理”栏目帮助学生总结单元知识。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探微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这就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作一初步探讨。
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应说:反射角等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两个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应该避免。
二、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右手定则”时,采用割韭菜的例子进行类比: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韭菜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
所以,在许多教学难点上,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可以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在增强理解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五、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五一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如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巧设导语:“耳朵的功能是能够听到各种声间,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中的呢?廖廖数语,就将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再如,讲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在学生了解了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后,问: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呢?让学生思考。教师再举例启发:鞋底为可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要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应该怎么办?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平面镜》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曾庆标  晋江第一中学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决定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必须由一定的物理情景和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掌握事物的规律。我就本着这一出发点,对义务教育版初二物理《平面镜》的课堂教学作出适当的改革。
    一、用悬念式实验引入课题
    上课伊始,我采用了一套自制教具“平面镜成像演示器”,结构外形如图(1),仪器由.底座、转盘、底板、暗箱、破璃板等部件组成。仪器按图组装好后预先放好两支蜡烛的位置,用书本或布将玻璃板遮住,点燃蜡烛后,将书本或布拿开,在讲台上转动底板让各个角落的学生装观察暗箱里的蜡烛有没有点燃?学生们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暗箱里的蜡烛被“点燃”了。(说明:仪器采用转台克服了课本中演示实验只能让一部分讲台正面的学生观察到现象的缺点。采用暗箱可以克服学生从侧面观察和白天光线太强影响效果的缺点。)然后问“真的点燃了吗?”,而后把暗箱的顶盖、侧盖、后盖一一打开,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暗箱内的蜡烛竟然没有燃烧。接着便引入新课。
    二、采用直观教具深化主题
    在演示完暗箱内的蜡烛没有被点燃的现象之后,便引导学生分析,既然暗箱内的蜡烛没有被点燃,看起来又好象真的被“点燃”一样,跟真的蜡烛发光的光源感觉一样,如果把箱外这一支吹灭,则箱内的那一支好象被“吹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箱内的那一支蜡烛是箱外这一支的像,而且是虚像。接着记下两支蜡烛在底板的位置,而后将底板侧起正面朝着学生,让学生分析它们的位置关系。仪器的底板上已经事先画好的象围棋棋盘格一样的小格,只要数出两支蜡烛到镜面的格数和这两点之间的连线,学生自己便不难得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这个结论。然后,再将这两支蜡烛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样可以得出: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换另几个位置重复上述结论。通过以上展示,便将平面镜成像特点一一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7,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采用模拟的方法突破难点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教学大纲没有要求理解,也没有要求学生会做平面镜成像图。教材采用光的反射定律说明平面镜成像原理,学生不易理解而感觉枯燥无味。若采用折纸条模拟的方法教学,与物理的真实性相符,用不着费口舌学生却能得到鲜活的印象,而且师生一起动手,将一张三角形纸条代表从点S发出的射向平面镜的那条光束如图(2)。教师的纸条的足寸与事先在小黑板上画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尺寸吻合。先将纸条卷起来,然后慢慢展平,遇到平面镜的镜面直线MN后,发生反射,翻折过来形成反射光束,如图(3),然后,再将SMN部分翻转另一面,将成为反射光束的反向延长线,其交点是S的虚像点S’,如图(4)。在用纸条模拟演示过程中,只要稍加说明学生便可形象直观地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过程。从纸条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能形象生动地认识平面镜成像对称的特点。
    四、以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展示应用
    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例如,家庭装修用的抛光的大理石板表面和磁砖表面,表面光滑的不锈钢板等。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可拆卸的潜望镜,拆开后讲述两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并学生用的等边三角板测量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度,还可以动员学生一起自制潜望镜作为课后小制作,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参展。
    本节课教学的改革充分运用了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快捷地表达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让学生得到一个全面的具体的、真实的物理图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物理教材分析的一般步骤

作者:李新乡

    一般来说,分析教材应从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因素,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式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四读”。

    一、 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所谓泛读,指在进行教材分析时,阅读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阅读大学物理、化学、数学等有关教材及有关期刊杂志等。要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明确中学物理课程在整个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明确物理知识在各个教学阶段“螺旋式”上升的情况,明确物理课与其他教学科目之间的联系。

    通过泛读,教师深入了解了课程标准,就能使教材分析既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全面深入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中学物理教学的各项任务。通过泛读,教师了解了低一级和高一级物理教材的内容,就能为本阶段的物理教学选择一个恰当的起点,实现与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教学内容的顺利衔接。通过泛读,教师了解了化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和进度安排,就可以更好地确定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安排物理教学内容的次序,选择合适的物理习题。

    二、 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

    所谓通读,是指教师阅读所教全部初中或高中物理教材。它不要求对教材的细节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对全部教材的阅读,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搞清楚教材内容是怎样循序渐进地加以组织的,并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

    三、 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所谓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篇教材或联系比较密切的二三章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从整体上对该部分教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该部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结构;②该部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③该部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社会中有哪些重要的实际应用;④该部分教材中包含了哪些科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因素;⑤该部分教材渗透了哪些思想教育的因素;⑥该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四、 精读每一节教材,进行具体分析

    所谓精读,是在细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节进行深人钻研,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地分析教材。做到以下几点:①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全部知识,深入了解该节教材所述内容的背景材料,要站在大学物理的高度理解教材知识,要能解答该节教材中的疑难问题;②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课程标准对与其相关内容的具体标准是什么;③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饿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法;④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讲清知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





名师名家 · 向中小学教师推荐177位等优秀博客和网站及教育博文(三) - 陌上烟雨浓 - 陌上烟雨浓的博客


专家答老师问 - 惊鸿岂止一现 -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高垚骏的物理空间






  评论这张
 
阅读(646)| 评论(6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