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初中物理工作室

 
 
 

日志

 
 
关于我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思考者,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论文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博客获省一等奖、主编了多本物理教辅。当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高垚骏物理工作室》!

浅谈初二物理教学策略  

2012-08-01 05:49:06|  分类: 物理教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浅谈初二物理教学策略




常思十句话让你更成熟 - 安国的博客 - 安国的博客168教学网址教师博客   高垚骏的物理空间(初中版)

             初中物理教师的博客     高垚骏的物理空间(高中版)
                  

初中物理老师教育博客与物理教学网荟萃  “国培计划(2011)”高垚骏的博客



浅谈初二物理教学策略



 

 

教学跟行军打仗一样,要有自己的战略和战术。有了好的教学策略,在教育教学中策略达当,我们就不会盲目应付,教学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也容易在教学的策略的引导下解决的更好。

我按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分为兴趣提高全民学习阶段、能力提高防分化阶段、知识巩固优生提高阶段。我就此略谈一下我的浅薄之见,请各位老师加以点评和指导!

一、兴趣阶段

我把声、光、热知识的学习归纳为兴趣阶段。这阶段的知识难度很小,主要知识是记忆和简单应用,易于全部学生学习和掌握,因此在这个阶段以提高全体学生兴趣为主,尤其是其他科的困难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

1. 重视实验,加强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等地位)。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费时费力,但决不是可有可无。更不能“用嘴做实验”实验客观真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让学生获取大量感性认识,为上升为理性认识打好基础。通过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应该做到做好所有的演示实验,克服困难完成全部的分组实验。必要时增加一些课外的辅助趣味实验。让实验激起学生学习的火花、学习的动力。

2.把握好课堂的切入点。初中物理和生活连接比较紧密,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也能让他们体会知识的用途,利用学生对生活的好奇激发其继续学习。如讲到声音的特色,我们可以音色的知识和判断陶瓷的优劣联系;讲解光的折射,可以和学生一起解释海市蜃楼的形成过程。

3.练习题要少而精,考试难度要适中(偏简单)。过早陷入题海战术,学生会感到物理跟其他学科一样很多题练习,容易让部分困难生失去兴趣,也会加重他们学习的负担,这样他们会慢慢疏远物理的学习,我以为练习题一贵要精选,有一些重复是必要的,但必须螺旋式上升,要多讲题型、思路、方法和规律。考试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在兴趣阶段的题应该能让困难生觉得上80分(100分满分)容易,得高分难的意识,这样可以照顾很多困难生,很多困难生其他科目都是不及格或刚好及格,此时物理学习上他们能够及格或能达较高分够,会让他们有成就感。

4.监督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这个阶段知识很简单,学生识记知识比应用知识多,因此要督促学生记忆基本知识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知识的应用做好基本知识的准备,尤其对困难生的督促应该加强。

二、能力提高分化阶段

我把从电路开始的知识到电功率学完为止的知识归纳为能力提升分化阶段。这个阶段知识综合性较强,数学能力要求增加,是中下和困难生最容易掉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中下生和困难生分化,协助优生和中等生提高能力。具体做法:

1.把握课堂的难易程度。学生学到这个阶段,知识应用能力加强,综合性加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慢节奏,难度大的题型降低思维台阶,尤其是难度和综合性比较强的知识,如欧姆定律的学习,应该先让学生会最基本的公式计算和变形计算(I=U/R,U=IR,R=U/I),然后在放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计算,,再到有滑动变阻器的动态电路的计算等。

2.练习题分层次布置,考试难度适中(偏中等)。这个阶段学生要学习一些解题的能力和方法,要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和练习难度,此时注意难度较大的题以选做题的形式做最好,这样可以照顾中下和困难生的学习。考试检查增加难度,让中下生和困难生能后及格,让中等和优生得80分容易、90分难。形成要学习能后及格,努力学习才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氛围。

3.加强中等生和优生的作业辅导,加强中下生和差生的心理障碍辅导。这个阶段是学生分化最严重的阶段,中等生和优生的分化主要是练习量和综合性题型的熟练程度的分化,因此加强中等生和优生的作业和错题再现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方法。由于知识综合性增加和数学计算增加,中下生和差生会遇到很到的心理障碍很难逾越,如他们觉得会用到数学知识,而自己的数学没学好,所以物理学不好;有些学生不会再考到很高的分,甚至不及格,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师此阶段对于中下生和差生应该多与他们交流,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

三、知识巩固提高阶段

我把电和磁至能源危机知识知识归纳为知识巩固提高阶段。这部分知识比电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知识难度降低,主要很多知识是常识性了解,理解知识不多;中等生和优生很容易学懂,这时在学习上提醒他们多加强电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知识的练习,对中下生和困难生提醒他们注意电路和欧姆定律、电功率知识和题型的查漏补缺。具体做法:

1.课堂上争取完成本节知识的重点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有时间下来复习和提高前面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上,尽量布置很少的当堂知识的练习和典型题型。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教无定法”,但在教学有了一些大的策略和方向我们就不会再教育教学中弥漫,在教学中应用一些好的具体的教法就可以使自己的教学轻松,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和方向以及成功感。




初三人教版物理实验清单



 

 

1.       演示:分子组成物质模型;太阳系模型

2.       演示:天平(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钩砝、烧杯、盐水

学生实验天平的使用:天平、烧杯、重物(钩码)、盐水

3.       演示:铝块(4种规则的铝块,用刻度尺可以测体积的)、天平、量筒、蜡块(4种规则的铝块,用刻度尺可以测体积)、烧杯、盐水、量杯(演示用)

4.       学生实验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天平、量筒、烧杯、固体、盐水

5.       演示测物体的平均速度:斜面(高度可调)、小车、挡片、秒表

学生实验:斜面(高度可调)、小车、挡片、秒表

6.       演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直尺、秒表

7.       演示:两辆小车、两块磁铁(磁性较强)

8.       演示牛顿第一定律:斜面(高度可调)、毛巾、棉布、小车、玻璃板

演示惯性现象:惯性球、直尺打击象棋

9.       演示二力平衡的条件:小车、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弹簧测力计两只、钩码若干(至少4只)

10.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各种称(电子称、杆秤、弹簧秤)

学生实验:弹簧测力计(最好5N量程的)

11.   演示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垂线、不到翁、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

12.   演示测量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小车(长方体的木块最好)、钩码、玻璃、棉布、传输带模型、滚动轴承

13.   演示压力作用效果:泡沫(或细沙级盛沙的工具)、小桌子(四条腿,可以用两个腿不同的)、钩码

14.   演示液体压强计:微小压强计、烧杯(较大,较高)、盐水、侧壁和底部开口的容器、橡皮膜

15.   演示连通器:U型管、软管、连通器、船闸模型

16.   演示大气压存在及测量:马德堡半球实验、贴墙吸盘挂钩、弹簧测力计、托里拆力实验(P87)

演示抽水机:抽水机模型、金属盒气压计

17.   演示流体和流速的关系:漏斗、烧杯、吸管;机翼型泡沫、电吹风或电风扇

18.   演示杆杆平衡条件:直尺一端可以被固定的、杆杆平衡装置(书P65)、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

19.   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单个滑轮(2个或以上)、双滑轮(2个或以上)、细线、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重物

20.   演示浮力存在和阿基米德原理:弹簧测力计、金属牙膏皮、橡皮泥;弹簧测力计、重物、烧杯、溢水杯、浮沉子、盐水

21.   演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最好是单滑轮和双滑轮组各一套)、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细线、直尺;

22.   演示斜面机械效率:斜面(高度可调最好)、木块、弹簧测力计、细线、直尺

23.   演示动能:斜面可调高度、小木块

24.   演示重力势能:滚摆(P117)、单摆、铁架台、模拟翻滚列车

25.   演示分子运动:二氧化氮(收集3瓶或以上)、压铅实验(两块铅块可以压在一起)、弹簧测力计、玻璃板、水槽

26.   演示内能的改变:空气压缩仪(和硝化棉)、空气对外做功仪(气枪和广口瓶可以密闭)

27.   演示比热容实验:(P131)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实用油、水

28.   演示热机原理:P135 试管可加热、酒精灯、铁架台

29.   演示热机模型:柴油机和汽油机模型

这只是参照教科书列出的实验清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出更易准备和操作的实验清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名师名家 · 向中小学教师推荐177位等优秀博客和网站及教育博文(三) - 陌上烟雨浓 - 陌上烟雨浓的博客

实拍:波兰美女和她的阿拉伯野马(20图) - 乘风 - 乘風原创攝影图库



 

 

 

专家答老师问 - 惊鸿岂止一现 -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高垚骏的物理空间怎样挖掘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 惊鸿岂止一现 -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高垚骏的物理空间





 

  评论这张
 
阅读(471)| 评论(6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